近日,一则“女子踩指压板20分钟脚底喷血”的新闻引爆网络,当事人因盲目跟风网络“助眠偏方”,导致双脚严重损伤,场面骇人。这一案例,将指压板这一常见的家庭养生工具推上了风口浪尖。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就此采访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一科副主任杨杨主任医师。专家提醒市民,指压板的应用也要讲科学,慎防养生变“伤身”。
融合传统医学指压板有益处
什么是指压板?杨杨介绍:指压板表面布满了高低不平的塑料凸起,消费者可以在家中进行行走或慢跑,因其使用便捷受到不少人的追捧。其实,指压板作为一种足底刺激工具,其设计理念融合了传统医学理论和现代健康理念。但指压板可能产生的作用范畴,还需要客观理性的界定。
(资料图片)
专家解释: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足部是多条经络的起止或汇聚之处,分布着包括涌泉穴在内的多个重要穴位。通过指压板凸起对这些区域进行物理按压,其设计初衷是模拟中医的“点按”手法,以期达到疏通经络、调节气血的运行的目的。
例如,刺激涌泉穴可以滋阴降火、引火归元,达到安神助眠的效果,这正是薛女士所追求的效果。刺激失眠穴(百敲穴),对于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等睡眠障碍有镇静安神效果。刺激独阴穴,可以活血调经、理气止痛,主治胸胁痛、卒心痛、呕吐、月经不调等,现代常用于治疗胃炎呕吐、月经不调、疝气痛等。
而“现代反射区理论”也认为,足部是人体的缩影,其特定区域(反射区)与身体的各个器官相对应。通过对这些反射区施加压力,理论上可能通过神经反射机制,对相应器官的功能状态产生一定的调节作用。根据此理论,足部可被大致划分为:脚趾对应头颈部,前脚掌对应胸腔器官,足弓对应腹腔器官,脚跟则对应盆腔器官。
科学理性界定指压板的功效
其实指压板作为一种养生保健工具,其定位是“治未病”和“辅助缓解”,用于改善亚健康状态、缓解疲劳,不能替代正规的医学诊断和治疗。
市面上有人用指压板来减肥,在专家看来这并不现实。杨杨解释:体重管理的核心在于维持能量的负平衡,即总能量消耗需大于能量摄入。踩指压板作为一种低强度身体活动,其能量消耗远低于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理论上对足部穴位的刺激可能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对内分泌和基础代谢产生一定的良性调节作用,可以间接辅助体重管理,但将其作为减重的主要手段是不现实的。
还许多人误认为指压板踩下去“越痛效果越好”,杨杨对此进行澄清,“这是一种危险的观点!”在传统理疗中,适度的酸、麻、胀感常被视为“得气”的表现,是良性刺激信号。而尖锐、难以忍受的剧痛,是身体发出的组织损伤警报。她解释,薛女士的损伤正是由于过度摩擦与压迫,导致皮下毛细血管破裂,组织液和血液渗出形成血泡,最终破裂,这种损伤不仅无益于健康,反而需要时间恢复,同时还增加了感染风险。
合理应用指压板大有讲究
专家说,人体的双脚确实暗藏着健康的密码,安全有效地使用指压板,可以实现养生目的,但必须遵循以下原则。该怎样科学应用指压板呢?
首先是时长:必须循序渐进,严守上限。初学者应从每次3-5分钟开始,待足底适应后,可逐渐增加至10-15分钟。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即可,给予身体充分的修复时间。
其次是姿势:动态柔和,均匀受力。建议先做充分的准备活动(如进行5-10分钟的热身和拉伸活动)后再使用指压板活动。避免长时间静止站立在指压板上,易导致足底肌肉损伤,也是导致局部血泡形成的主要原因。
正确的方法是:充分热身后,在指压板上缓慢地、有控制地行走或慢速跑,让身体的重量均匀地在双脚之间轮换,使整个足底都能得到全面而温和的刺激。姿势应保持腰背部挺直,膝盖微微弯曲,确保前脚掌先落地,落地时宜轻柔不宜过重,避免在指压板上剧烈起跳落地使踝关节、膝关节受伤。
强度同样不可忽视。良性信号:酸、麻、胀、热,是经络得气的表现,说明刺激在起效。危险警报:一旦出现尖锐、针刺或撕裂般的疼痛,必须立刻停止!这是身体在呼救,养生不应是一场忍耐力的考验。
专家最后明确:以下人群使用指压板风险较高,应严格禁用——
①糖尿病患者:因其常伴有末梢神经病变,足部感觉迟钝,无法准确感知疼痛,极易造成严重损伤且伤口极难愈合。
②足部有破损、感染、皮肤病或静脉曲张者:可能导致感染加重、皮肤屏障功能破坏、皮下出血等。
③严重骨质疏松症、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不当的强力刺激可能引发骨折或加重关节损伤。
④孕妇:特别是孕早期和晚期及存在高危因素者。
⑤儿童:足部骨骼尚在发育中,不当的强力刺激可能影响正常生长。
责编:戴蓉
一审:周杨
二审:彭彭
三审:赵雨杉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