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震原则:
一旦发生地震,要保持镇静,不要慌乱,采取就近避震原则。在具有抗震能力的房屋内,应就近躲避。在不具有抗震能力的房屋内,如能即刻跑出室外应及时逃往空旷地带,小心坠物。
有利的避震空间:室内结实、不易倾倒、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物体旁,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
正确避震姿势:趴下、蹲下或坐下,尽量使身体的重心降低,保护头部。
保护身体的重要部位:头、颈、眼睛、口鼻。
自救互救
掌握自救互救方法十分重要。据统计,绝大多数震后受困人员是通过自救互救脱离危险的。
树立生存信心:如果不幸被埋压,应尽量沉着冷静,树立生存的信心。
改善环境:如有条件,可以先挪开头部附近杂物,保持呼吸畅通。
扩大和保护生存空间:可以利用各种物体支撑残垣断壁,以防止余震发生后生存环境恶化。
自我包扎:如果受伤,要用简易的办法包扎伤口,以免失血过多。
保存体力:如需留在原地等候救援,尽量保持镇定,减少体力消耗,等待救援人员到来。
寻求救援:当听到有人施救时,应利用一切办法与救援人员取得联系(如敲击器物、吹哨子等),积极配合地面营救工作。